下半旗的由来
下半旗为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志哀方式
当某个国家的重要领导人物逝世后,以下半旗表示哀悼。这种做法最早见于1612年。一天,英国船“哈兹·伊斯”号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时,船长不幸逝世。船员们为了表示对已故船长的敬意,将桅杆旗帜下降到离旗杆的顶端有一段距离的地方。当船只驶进泰晤士河时,人们见它的桅杆上下着半旗,不知何意。一打听,原来是以此悼念死去的船长。到17世纪下半叶,这种志哀方式流传到大陆上,遂为各国所采用
在中国,1998年洪灾过后,有学者提出,应当为洪灾中的死难者下半旗志哀。1999年5月12日,天安门广场降半旗,向在中国驻南联盟使馆牺牲的3名中国新闻工作者志哀。这是中国首次为普通民众降半旗
2008年汶川地震几天后,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在网上发文章,提出《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民生建议》,其中包括下半旗志哀。最终,在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的“全国哀悼日”,共和国首次为灾难中的普通逝者降半旗。此后为悼念玉树地震、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的遇难者,全国和驻外使领馆皆下半旗志哀
此后,我国多次为遇难平民志哀,如为玉树地震、舟曲特大泥石流遇难同胞下半旗志哀
下半旗的意义
下半旗志哀,是一个国家对逝者最高的尊重和礼遇
下半旗也许只是个形式,它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一切,但这种形式比其他的哀悼形式要更为庄重,国旗乃国家的象征,当国旗为之下降的时刻,则代表“国之殇”
此次,全国为抗疫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下半旗志哀,体现了对为国为民牺牲的烈士的崇高敬意,表达了对不幸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
人总是要死的,但死的意义有不同。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: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为人民利益而死,就比泰山还重……
今后我们的队伍里,不管死了谁,不管是炊事员,是战士,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,我们都要给他送葬,开追悼会。这要成为一个制度。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。村上的人死了,开个追悼会。用这样的方法,寄托我们的哀思,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
Copyright (C) 1999-20120 www.ahcar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| 联系我们:265 073 543 9@qq.com